孟会祥:书法评论者的德才学识

日期:2022-12-05

唐刘知几提出,治史者必有才、学、识“三长”。清章学诚说:“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者为难,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从事书法评论,也是如此。


评论或出以短章,或出以宏论,一定要清通,言之有物,言之成文。“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是为才。


评论要有学理,需要对古典作品的审美经验,对古典书论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是为学。


有学有才,才可能有识。识是见识,也就是洞察力、鉴别力、判断力,是对才、学的综合运用。观点准确,有穿透力、感染力,经得起时间检验,能给人带来启发、教益。是为识。


有了才、学、识,更要有德。德者,评论者之心术也。


书法评论之德何在?在理想,为弘扬书法艺术,提高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在公心,不屈于位,不诱于利,不循于情,也不限于偏嗜。特别是评论当代人物、当代作品,称赞、责备、勉励、期许,一言褒贬,都应指向公心、指向理想。否则,赞扬,就昧着良心堆砌辞藻;指摘,就闭着眼睛辱骂;不明就里,就跟着起哄,才、学、识顿时失灵,是谓失德。孙过庭说“翰不虚动,下必有由”,评论的每一句话,一个字,要力求无愧。


传媒泛化的背景下,更需要评论者坚守的定力。能不能独立不迁,能不能“中不偏,庸不易”,可以检验我们的学力和操守。(孟会祥)


摘自中国书协第八届专委会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工作培训班发言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tel:诚信|合作|共赢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